年終了,你是否正想著今年得大掃除一番,偏偏家裡就是有人愛堆東西、堆得到處都是不想丟,讓你忍無可忍想要討戰一番呢?
且慢,若您是回家過年團聚卻又要和父母親因為雜物而吵一波的話,先看看這篇,或許對你有幫助
曾經,我也是一回娘家就嫌東嫌西的女兒,那時候還不敢相信為什麼自己的家人能夠把環境用紙箱堆堆堆,堆到只剩一條走道,看了就令人生氣,氣什麼呢?氣對方嗎?但一部分也是氣自己吧,讓家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,讓人覺得愧疚卻也不能改變什麼⋯⋯
直到我看了這本「父母家的斷捨離」,我才明白,「放下父母」還有「放下希望父母認同我的期待」才能完成離家的「第三次獨立」
什麼是「第三次獨立」?
聽我娓娓道來…….
序章
—整理老家是孩子的責任嗎?—
父母家的斷捨離是一場「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戰爭」
覺察深藏自己內心的「他人期待」
山下英子提到一位獨自回婆家照顧婆婆的媳婦信子,每天都跟婆婆以及婆婆「用來宣示主權」的大量雜物纏鬥,囤積物品就是畫地盤的行為,身為長男的媳婦也無法隨便丟棄公婆的東西,但礙於親朋好友的期待又不能讓環境放著不管
就這樣在雜亂的環境下,照顧婆婆又要打掃混亂的環境,信子承受不住種種壓力,身體開始出現異狀,信子這才發現自己先前從來沒有善待自己,沒有珍惜自己的生命,氣自己的丈夫把自己拋下獨自面對,也氣自己對這一切只會忍氣吞聲
她活在別人的「應該」,而並非以自己的想法去過生活,當她察覺她的痛苦時,她勇敢的踢開那些「應該」,才不至於讓自己的生命凋零
回到問題,老家應該是孩子整理的地方嗎?
應該說老家應該是孩子「管轄」的地方嗎?
你是否跟信子一樣,將照顧婆婆、整理老家「視為己任」或是「立刻行動」都將成為親子間的殺手
第一章
—山下家斷捨離的親子大戰—
大家都知道山下英子老師的斷捨離,沒想到山下英子老師的媽媽也是囤物狂,囤物狂與斷捨離主義者一起生活的狀況,展開斷捨離大對決,第一次對決是每次回娘家都想丟媽媽的東西,第二次大對決是三十年後媽媽年紀老邁,所以把媽媽接過來與自己同住,山下英子老師承認有三年的時間,她和媽媽都在激烈對戰,每天都想丟媽媽的東西,直到有一天她決定「放下媽媽」
「放下」指的是認同父母的人生,接受父母的一切」,換句話說,就是要斷捨離「自己對父母的期待」。放下父母就是「脫離父母」,讓自己完成第三次獨立
「我想透過斷捨離控制媽媽」
山下英子老師提到從小與媽媽的關係就不太好,在家中總是那個被忽略的一個,在家中媽媽只看重成績優秀的大姐,山下英子在家中似乎就是個可有可無的孩子,媽媽總是叫她「阿英」而非英子,但山下英子從小就不是個聽話乖順的孩子,當然和媽媽的衝突何其多,但她從小還是希望能得到媽媽的讚美,甚至因為媽媽羨慕有錢人的生活而去炒股也是希望得到媽媽的稱讚
「我氣媽媽不尊重我,所以丟了她的東西,我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壓在媽媽身上,要她也跟著斷捨離,企圖藉此控制媽媽」
「她希望得到媽媽的肯定」「希望媽媽能向她道歉」,從小到大不受到重視的憤怒,想透過丟掉媽媽的東西洩憤,然後有一天她發現,這些想法也應該「斷捨離」
整理物品的主導權,是一場人際關係代理人戰爭
應該是說所有當事者之間的家中雜物整理大戰,不只是單純「丟」與「不丟」的問題,而是一場在彼此關係中,誰有權說話的代理人戰爭
—媽媽是媽媽,我是我—
面對整間囤積雜物的房子,山下英子選擇離開媽媽,不再對媽媽有所期待,無謂的期待也要斷捨離,不再將媽媽的價值觀(會賺錢的人最有價值)背在自己的身上
「媽媽的人生與伴隨而來的各種課題,是媽媽自己選擇與判斷的結果,該面對的是媽媽自己而不是我」
脫離父母而非「遺棄父母,而是認同父母(媽媽)與自己是獨立個體,擁有不同的人格,拋開即使心裡排除,也有「義務」照顧的刻板觀念,尊重並接受父母的人生思想。
放下父母的第一步:拉開距離
山下英子老師請了一位照護員照顧母親,並且和媽媽約定要改變彼此的稱呼
媽媽要叫她「英子小姐」
她稱呼媽媽為「壽惠子小姐」
「保持彼此感到舒適的距離,是脫離父母的第一步」
從「媽媽與女兒」的關係昇華至「兩個彼此尊重的個體」
—關係改變後,媽媽開始丟掉自己的東西—
媽媽直到現在還會認為她是一個「毫無優點、多出來的孩子」儘管媽媽這樣的不滿意,但山下英子已經不在意,因為她知道「她媽媽就是這樣的一個人」
但關係改變後,媽媽開始丟掉她的東西,因為雜物數量龐大,有時候還會請求山下英子幫忙一下
—接受「愧疚感」是成功獨立的關鍵—
以「不承受媽媽的人生課題」為處事前提,一定會面臨不照顧父母的「愧疚感」。放下父母,與父母保持距離,腦中一定會浮現「我是不是不孝」、「別人可能沒辦法接受我脫離父母」等想法,於是整天心神不寧。這是一條必經之路,唯有「接受愧疚感」,才能真正脫離父母。
媽媽的年紀越來越大,成為家中的弱者,「妳要是出門,誰煮飯給我吃呢?」每當山下英子聽到這樣的話,也會有愧疚感,但她承認自己的愧疚感並接受,仔細思考要如何與愧疚感平衡相處
於是她請了一位照護員照顧媽媽的起居,放過自己,不是逃避做決定伴隨的愧疚感,而是摸索、思考如何與愧疚感和平相處,試著用「寬容的心」創造彼此都舒適的距離
下一篇將會談到「第二章-挖掘囤積背後的理由」
待續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