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-挖掘囤積背後的原因

斷捨離認為思想、情感、觀念「看不見的東西」一定會顯現於「看得見的世界」,於是就產生了囤積的房間。 堆置的雜物會讓自己「停止」思考(自主選擇與決定權),混亂的雜物會讓自己陷入愛與憤怒的複雜情緒、讓自己累積更多「無意識、不自覺的」觀念束縛。

⋯就像兒童教養一樣,先了解兒童發展才能有效教養,想要斷捨離父母家,就得先了解囤積的原因⋯

—執著和不安讓父母成為囤積狂—

實踐老家斷捨離最不能忽略的就是父母,但這也是許多人會遺忘的點

老家是父母的的地盤,老家裡的東西是父母的所有物

我們必須深刻體會「老家是父母的人生,老家的物品代表的是父母本身」

>物資缺乏的不安感,正是囤積物品的原因<

父母那一代經歷過時代劇變,經歷了戰前戰後兩個世界,走過物資缺乏的時代,又度過物資充沛的經濟成長期,從物資缺乏到滿溢,雖然生活已改善,但在物資極度缺乏的情況下,留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,山下英子認為就是他們最後變成囤積狂的原因。

父母不想再回到那個物資缺乏、做什麼事都不方便的生活,所以盡可能留下東西已備不時之需,而堆積的雜物剛好可以「療癒」他們內心對於物質極度缺乏的恐懼感,囤積東西是他們用來擋掉不安的擋箭牌,雜物四溢的老家就是受到盾牌保護的堡壘。

🔺「堆滿雜物的空間」與自己一體的

不少男性捨不得丟掉自己以前上班時穿的西裝,是想留住可以證明自己存在的證據,無法拋開「不可以浪費」的刻板觀念,甩不掉「物品代表自己」的執著,若沒有察覺,我們人都是很容易囤積的動物

🎈父母對物品的可使用時間,是以現在為中心的「前後二十年」

斷捨離最大的判斷基準是問「現在的自己是否需要」,然而父母的「現在」與孩子的「現在」根本差異很大,才會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

例如,婆婆會留下孫子的衣服,想像當孫子當媽後她的曾孫子(也就是30年後)還能繼續穿

又例如:當我發現媽媽從未用過的物品,問媽媽「妳現在還在用嗎?」媽媽回答「還在用」,再追問下去,媽媽就會說「十年前用過」,所以「還在用」,看來她應該是認為十年後還會再用到吧!

當斷捨離基準點失準時,再加上「太浪費」和「丟了可能會很麻煩」的思想牢籠,讓整理的進程難上加難。

🔺受到五十年前的情感與想法箝制的媽媽

箝制自己的刻板觀念,有時候會因為怨念,使整理變得更棘手

媽媽是個囤物狂,二十年前就問過媽媽為什麼要囤積大量的收據,媽媽回答:「很久以前,收電費的人來要我繳電費,但我明明繳過了,偏偏就是找不到收據,儘管不甘願,但還是要再多付一次,我永遠都忘不了當時內心有多不甘」

你身邊是否有人也有這種對收據放不下的症頭呢?

🔺囤積的物品正是不安與執著的證明

所有東西分成「現在」「過去」「未來」

從斷捨離來看,只須留下「現在需要的東西」即可

「過去」與「未來」都是阻礙個人居住空間與日常生活的垃圾。

從高處俯瞰,那二十年的雜物,只是反應出對過去的執著和對未來的不安罷了,唯有丟掉這些不安和執著的證明(亦即垃圾),才能拋開「丟掉太浪費」、「丟掉可能會很麻煩」的執著與不安,活得更輕鬆自在。

—「囤積堆置」是虐待,「強迫丟棄」是暴力—

父母心中的「珍藏」、孩子眼中的「堆置」

無論是老家整理或是夫妻吵架,雙方都打著「正義」對決的名號,將自己的價值觀套用他人身上的潛意識,ㄧ旦發展成媽媽對女兒的戰爭,即會一發不可收拾

🔺強迫丟棄」是強豪奪取、「囤積堆置」是嚴刑拷打

從父母的角度來看,孩子要求自己「丟掉」自己的收藏品,一定會心生不滿,誓死捍衛自己的珍藏。

對父母來說,「被孩子命令丟掉心愛的物品」,就像遭受到「心愛物品被搶走」的暴力行為

另一方面,對於那些希望老家整理的孩子們而言,看到自己從小生長的家堆滿雜物,簡直和雜亂不堪的倉庫沒有兩樣,這種景象也會讓他們等同於承受「嚴刑拷打」的極大壓力,生活充滿無法改變的無力感,一般人只有兩個選擇:不是「戰」就是「逃」。

🔺儘管如此,孩子還是會回家,頂著厭煩的情緒待在家裡,為什麼呢?

因為我們想要透過「一定要丟掉老家所有的雜物」,消除自己對父母的憤怒和恨意。

我們對父母又愛又恨,交錯複雜的情緒,如同看到老公吃完晚餐就直接把碗盤放在桌上走人,明明愛他的你心中也會莫名的「一把火」🔥

好歹也自己放在水槽吧!?當我是傭人?(離題)

🔺山下英子提到如果每個人都能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,「承認」自己也有怨恨父母的時候,將情緒宣洩出來或是釋放自己,我們才能察覺自己對父母的愛與感謝,更能坦然面對父母。

—斷捨離也能幫你解決堆置、混亂與囤積的人際關係—

從斷捨離的觀點來看,當一個人總在重要的時刻放棄自己自主權和決定權時,最後就會變成囤積狂(ex生病、婚變、家人意外事故等)家裡就會開始雜物散落各處、長期處於混沌的居住空間,而那些雜物就是放棄自己、停止行動的鐵證

山下英子提醒大家,雜物堆置到無法收拾的房子,代表住在裡面的人,人際關係也很混亂。

此處的人際關係不只和他人,連和自己的關係也是一樣。

斷捨離認為思想、情感、觀念「看不見的東西」一定會顯現於「看得見的世界」,於是就產生了囤積的房間。

堆置的雜物會讓自己「停止」思考(自主選擇與決定權),混亂的雜物會讓自己陷入愛與憤怒的複雜情緒、讓自己累積更多「無意識、不自覺的」觀念束縛。

💡該怎麼做才能解決雜物堆置、混亂與囤積的問題

解決方法:只要消除思想、感情、觀念的停止、混亂與堆積即可。

當一個人發現自己「過度忽視自己」、「不珍惜自己」,就能察覺雜物亂放導致的混亂情緒,進而主動終結亂象。

當你不只能珍惜自己,還能拋開對他人(父母)的期待,接受他人並尊重他人,斷捨離可以訓練幫我們做到這點。

🔺人不會因為整理東西而受阻,人都是因為無法整理自己的內在,例如思想、感情、觀念,才會囤積雜物、進而到無法丟棄雜物。

🔺想要整理自己的雜物,先決條件就是察覺並整理自己的無意識

🔺想要整理父母家的雜物,先決條件就是察覺並整理「自己對父母的無意識」

要怎麼做呢?

第一步就是從「脫離父母」開始做起。

下一篇將會談到「第三次離家獨立,放下對父母的期待」

待續…….

以上文字擷取自《父母家的斷捨離》

#父母家的斷捨離

此篇文源自於「極簡當媽」粉絲專頁第二章-挖掘囤積背後的原因(請使用Chrome瀏覽器開啟)